厌学心理现象成因及矫治方法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4-04-11浏览次数:323

 

厌学心理现象成因及矫治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厌学的?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各种观念在不同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社会的价值观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青少年儿童由于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比如: 网络游戏的成瘾。
    (二)学校因素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尽管在减负但学生的学习压力仍过大,每天从天没亮忙到深夜,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此外还有教师在班内排名、成绩差者面临着请家长的威胁,学生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这些都使少年儿童无法调整自我,没有时间发展自我的兴趣,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玩乐来探索世界,从而建立对学科兴趣的规律。
中小学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引起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一些教师对待后进生方式不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恐惧心理,学习情绪低落,并泛化至该老师所上的学科,甚至是所有学科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轻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学生不懂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努力没有效果后学生易被挫伤积极性。
    (三)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调查显示这类家长所占比例达20%。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言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制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四)自身因素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他们的持续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耐挫折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锻炼。碰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或过重的学习任务就无法进行自我调适。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而根据心理学里积极情绪扩大认知建构理论,不论成人还是儿童,在积极情绪下才能有效而快速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消极情绪下的任务完成情况显著地更差,而且影响未来对此任务完成的动机。所以小学阶段的厌学如果不处理好,很可能导致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受到消极影响。
                     小学儿童厌学矫治的策略又有哪些呢?
    一、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调查显示96.7%的学生渴望是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也显示了,学生对于平易近人的老师,不仅尊重,而且也因此热爱了这门课程。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生动有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有意愿参与课堂活动,还要努力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保持高兴趣和高动机。
    而对于“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他们的心灵特别敏感,一旦得不到他们需要的尊重,就会彻底失去学习的希望和兴趣。小学阶段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他们的主要活动——学习,所以这个阶段老师还要对这类特殊的学生寄予多一些关爱和辅导,利用代币制或其他奖励方式让他建立对于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家哈巴特说:“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削弱。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小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面对着诸多的消极评价,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而表扬不能泛而空地进行,应该针对学生具体优秀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表扬,以此建立学生良好的行为或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长应学会以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任务和内容的措施及手段,是保证教子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很多厌学的小学生曾经在开始时对学习并不厌恶,但是在开始几次测验或考试中总是没办法取得成功,因此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标志性的言语表现是“我就是笨,学不会”“我学不好的,怎么都没用”。
    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1975)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习得性无力感指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一旦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力感后,对学习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第一,降低学习动机:对学习无要求,消极被动,兴趣索然。第二,认知出现故障:自惭形秽,丧失信心,对待学习自我放弃,不战而败。第三,情绪失调:烦躁、冷淡、悲观、沮丧,陷入抑郁状态。
    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练就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战胜习得性无助感,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将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从易到难制定出来,每一个阶段要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内容他能完全掌握的基础上。从而一步步为他树立起自信,战胜习得性无助感。
    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为他建立长远的、较高层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才能推动学生不断超越自己;而较低层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会导致人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出现。